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羅錦文:鞠躬盡瘁的戰地青年醫生 |
羅錦文(1914年—1939年)乳名長根,陜西省洛南縣人。1931年秋,羅錦文考入洛南縣初級中學。其時正值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日本侵略者的燒殺搶掠、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無能,引起了羅錦文的強烈不滿,他決心尋求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1932年秋,羅錦文考入西安廣仁醫院高級護士學校,......[更多詳細] |
|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我們都是您的后繼者 |
尊敬的王范堂先輩:展信安!此刻是2025年的夏夜,窗外霓虹閃爍,空調的涼風拂過書頁,我正靜坐翻閱著您的生平故事。案頭那枚復刻的臺兒莊戰役紀念章,邊緣已被摩挲得發亮——這是石泉博物館組織尋訪抗戰印跡時,一位老兵后代贈予我的物件。他說,這上面的每一道紋路,都藏著像您一......[更多詳細] |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致戰火中的脊梁 |
親愛的先輩:展信安!此刻,我坐在灑滿陽光的窗前,提筆寫下這封或許無法寄達的信箋。筆尖流淌的,是對在那個在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里,依然挺起不屈脊梁、為家國奮勇抗敵的您最深沉的敬意與思念。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撕裂了華北的夜空,也驚醒了沉睡已久的民族魂。那聲巨響,是否也點......[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
為響應農業合作化運動,同時解決城市青年就業壓力問題,1968年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熱潮。1968年5月2日,中央安置城市下鄉知識青年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國務院呈送《關于1968年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請示報告》,“上山下鄉為主,安置城鎮知識青年”的決定出臺。12月22日,《......[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安康的三線建設 |
安康地區的三線建設主要是圍繞襄渝鐵路、陽安鐵路的修建及電力、通信等地方基礎設施而展開的,包括兩條鐵路及配套的安旬、旬白、恒紫、鎮旬等公路建設工程,石泉、安康水電站的建設工程,一些醫院、工廠的遷建及新組建的企事業單位,一些軍工及涉及軍工的企事業單位的遷建及新組建等。安康地......[更多詳細] |
|
歷史的回響 和平的宣誓——中國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 |
這是7月7日拍攝的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歷史的回響 和平的宣誓——中國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新華社記者褚萌萌、羅鑫、李建華7月7日,北京西南郊,陽光普照。盧溝橋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莊嚴肅穆。紀念全民......[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彭富禮 |
彭富禮,1923年9月出生于紫陽縣雙橋鎮解放村,1949年7月參加革命,中共黨員。入朝作戰時,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六十軍第一八一師五四一團一營二連二班副班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連續發動了三次戰役,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將“聯合國軍”由鴨綠江邊擊退至三七線附近。“聯合國軍”為挽回......[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安康支援抗美援朝運動 |
安康支援抗美援朝始于1950年6月發起的和平簽名運動。在中共安康地委的領導下,安康人民開展了和平簽名運動,建立抗美援朝專職工作機構。結合反霸減租運動的開展,地委及時普及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向群眾宣傳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使群眾認識到地主、惡霸、國民黨和美帝都是勞苦大眾的敵人。......[更多詳細] |
|
大別山下,紅色基因代代傳(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
一場雨過后,大別山間,蒼翠如洗。走進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的大別山烈士陵園,沿著臺階拾級而上,朱德同志親筆題詞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巍然矗立。“碑高13.5米,象征著大別山為革命犧牲的13.5萬名在冊烈士;碑座四周豎立著38根大理石立柱,是對岳西為國捐軀的3.8萬英雄兒女的紀念......[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新中國成立后安康文教衛事業的發展 |
新中國成立前,安康僅存中學4所,學生537人,教職工43人;中等學校2所;小學418所,學生2萬人,教職工895人。新中國成立后,安康專署針對全區教育實際狀況,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工作規定要求,酌情合并一部分學校,逐步改革教育內容。經過3年的清理、恢復、整頓和改造,小學教育在恢復中有了較大......[更多詳細] |
|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中共安康地方首次代表會議 |
為了推進土改、“三反運動”、整黨和地方建政工作,宣傳土改政策,指導實踐操作,制定適合安康區情的土改計劃和措施,需要通過召開黨的代表會議來進行研究部署。這時中共安康地委黨的地方機構和組織已經基本建立,各縣區及軍分區已經建立起黨委和黨組,社會秩序基本穩定,全區黨員人數已經超......[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人民民主政權在安康的建立 |
為了實現對安康地區解放后政權的順利接管,加強基礎政權建設,推進安康地區解放進程,1949年3月9日,中共陜南區委會召開常委會議,討論建立中共安康地委,并提出了地委、專署和軍分區主要領導成員的配備意見,上報中共中央中原局。5月12日,經中原局批準,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區專員公署相繼......[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革命烈士李兆眾 |
李兆眾(1916-1941),男,化名馮宇、個子,1916年出生于旬陽縣城,1936年春于旬陽簡易師范肄業。1937年初,李兆眾參加安康興安師范附設“義務教師”訓練班學習,年底結業回到家鄉,在城北甘嶺鄉間小學任教。1938年下半年在旬陽縣城河街開辦閱報室和夜校班,擔任教師,后轉縣城東門小學任教。......[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延安第一支儀仗隊隊長羅少偉 |
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烽火歲月中,有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他就是延安第一支儀仗隊隊長羅少偉。這位漢陰縣的英勇男兒,用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書寫了一段段傳奇。羅少偉出生于1918年。1932年,羅少偉被抓壯丁,分在楊虎城部警2旅4團1營3連。1935年,他隨班長張子新等在柞水營盤起義,不久參......[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黃正甫 |
黃正甫,1909年6月出生于白河縣。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湖北省農協糾察隊長、中共鄭州市委青年委員等職,不久被捕入獄,出獄后被黨組織派往開封工作。1928年夏,中共河南省委遭國民黨破壞,黃正甫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30年10月,黃正甫回到白河卡子東壩播撒革命火種,發動農民武......[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三五九旅轉戰安康 |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了停止內戰的協議,瘋狂圍攻中原解放軍,中原軍區決定按照中央批準的計劃,分南北兩路向西突圍。北路軍由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委鄭位三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中原局、軍區機關及第二縱隊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團、三五九旅和干部旅組成,自廣水與信陽間突圍。......[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寧陜東江口三烈士 |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中斷了和平談判,迫使中原軍區的和談代表不得不隨部隊突圍。在中原部隊突圍過程中,國民黨當局玩弄兩面派手法欺世盜名,一面調兵遣將圍追堵截,一面繼續搞和平欺騙,多次要求我中原部隊派出代表到西安和談。為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抗日民族英雄王范堂 |
王范堂(1908-1987),原名王模,號懿齋。陜西省石泉縣人。1923年,王范堂入石泉縣第一高級小學讀書,1926年畢業,到后柳鎮石佛小學教書。1927年4月,經老師陳雨皋介紹,考入馮玉祥在西安舉辦的西北軍官學校學習。1930年4月,蔣、馮、閻大戰爆發,軍校結束,王范堂被分配到馮玉祥部任排長,因......[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抗日烈士張惠民 |
張惠民(1905-1943),原名張志潤。陜西省平利縣人,國民黨抗日將領,抗日烈士。1924年,張惠民考入西安第二職業學校。1926年5月,鎮嵩軍劉鎮華圍攻西安,張惠民毅然投軍楊虎城部當兵,參加了堅守西安8個月的守城戰斗,開始了戎馬生涯。1927年4月,在共產黨人的支持下,國民軍聯軍駐陜總部在......[更多詳細] |
|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幸福安康|抗戰時期中共安康地委的建立 |
1938年初,中共陜西省委派王力隨國民黨陜西警備第一旅到安康,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王力以發行報紙、刊物為掩護,將抗日救亡工作開展比較好的興安師范學校作為基點,在師生中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發現進步學生,開展建黨活動。3月初,首先在畢業班二七級學生中發展了劉文彬、劉華、李開藩入黨......[更多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