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勝德,1981年出生,紫陽縣蒿坪鎮金石村村民。十六年來,她悉心照料年邁的公婆,用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真諦,在兄弟姐妹間樹立了榜樣,贏得了家人和鄰里的一致贊揚。
在金石村,只要提起夏勝德,鄉親們總會由衷地夸贊:“就算是親閨女,能這么貼心照顧父母也屬難得,更何況是兒媳,實在太不容易!”
她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2009年,夏勝德與楊明兵結為夫妻。當時家境并不富裕,丈夫在煤礦打工,她便跟隨在礦場為工人們做飯。懷孕后她返回老家,即便身懷六甲,依然承擔起喂豬、養雞、操持家務、孝敬老人等繁重勞動,從未停歇。她陸續生育3個子女,始終堅韌肯干、任勞任怨,默默支撐起整個家,讓并不富裕的小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她是公婆眼中的好兒媳。夏勝德的公公楊大武現年88歲,腿腳不便,患有小腦萎縮和健忘癥,生活難以自理;婆婆王文芝86歲,患有腦血栓和高血壓。為方便照顧家庭,夏勝德選擇在附近農家樂做服務員,月收入3500元左右。2024年7月,婆婆突然暈倒,她第一時間將老人送醫,并在住院的14天里奔波于醫院和家庭之間,照顧公公、打理家務、輔導孩子,毫無怨言。婆婆感動地回憶:“有一年臘月,我們老兩口同時住院,她一個人跑上跑下、端屎端尿,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
鑒于婆婆身體狀況持續下滑,2024年9月,夏勝德毅然離開工作7年的崗位,回家全職照顧二老。她說:“他們現在連吃飯都困難,我能專心照顧好他們,比掙錢更重要。”如今,為老人換洗衣被、喂飯喂藥、洗澡擦身,已成為她的日常。其實夏勝德自己也曾在三年前做過手術,醫生叮囑需靜養避免勞累,但她從未因此推卸責任,始終主動承擔、盡心盡力。
她尤其注重維護家庭和睦。丈夫的兄妹常年在外務工,各有負擔,夏勝德夫婦便主動承擔起全部贍養責任,從不計較,也從不抱怨。在她言傳身教之下,3個孩子孝順懂事,常把好吃的先讓給爺爺奶奶,家庭氛圍溫馨和睦。
談及自己的母親,夏勝德不禁眼眶泛紅。因長期照顧公婆,她很少能抽身去看望71歲的母親,內心深感愧疚。但母親始終理解支持她,常常囑咐:“嫁到婆家,就要孝順老人,做一個善良的人。”正是娘家的包容與教導,讓她更堅定了孝老持家的信念。
夏勝德十六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事跡,早已在金石村傳為佳話。但她總是謙遜地說:“這些都是做兒女的本分。”飲水思源,孝老愛親,她以善良和奉獻為父母的晚年撐起一片愛的天空,也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鄉鄰樹立起善與孝的榜樣。
(稿件由紫陽縣委文明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