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蓓蓓
“過去村里道路泥濘、棚屋亂搭,柴火隨意堆放,庭院空間局促。如今,昔日的垃圾山變身休閑花園,臭水溝變為清澈景觀渠,這樣的日子才稱得上舒心!”旬陽市白柳鎮老龍溝村村民王大爺望著潔凈的村道與雅致的院落感慨。
近年來,老龍溝村以“千萬工程”為指引,推行“戶分類、村收集、區域協同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確保百米范圍內必有分類收集點,由專業保潔人員定時清運。面對積存多年的頑固垃圾點,黨員干部分片包抓、全程監督,村民積極參與、主動配合,成功將垃圾山改造成休閑花園。同步鋪設污水管網,讓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環境治理不僅在于“清舊賬”,更注重“植新綠”。該村發動村民盤活房前屋后的“邊角地”,砌建花池、搭建藤架、栽種果樹。現在“小花園”“小菜園” 連片成景,閑置角落煥發勃勃生機。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為鄉村發展引來“金鳳凰”。在老龍溝村的蜂糖李種植基地,飽滿的果實壓彎枝頭,村民們穿梭林間忙著采摘。村黨支部書記楚文廣介紹:“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邀請專家現場指導,推廣有機種植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果實品質顯著提升,市場認可度更高了!”
依托鎮級搭建的電商平臺,蜂糖李供不應求,村集體經濟收入連年增長,村民通過務工增收、參與分紅共享發展成果。不遠處的五彩番茄大棚內,各色果實掛滿枝頭,宛如絢麗的調色盤。返鄉創業的魯先生表示:“我們堅持生態種植理念,不使用除草劑,全程采用人工管理模式。”
良好的生態環境催生了新業態,生態番茄不僅暢銷市場,更帶動了觀光采摘產業發展。鎮上順勢而為,修整道路、美化環境,將老龍溝村等地的采摘園與農事體驗深度融合,打造出多個網紅打卡地。
現在,村里已經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管理,通過“衛生積分兌換”“美麗庭院評比”等活動,引導群眾守護綠水青山,讓“護綠愛綠”從理念轉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成為鄉村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