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73年的石泉縣后柳鎮磨石村村民李寸明,今年被石泉縣委文明辦評為“石泉好人”。他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家庭,用數十年的堅守詮釋了何為責任、何為親情。
李寸明的家庭情況特殊,負擔沉重。女兒自幼由他獨自撫養;家中有年邁多病的母親,常年受冠心病、肺氣腫、高血壓和嚴重頸椎病困擾,只能部分自理;二哥屬多重一級殘疾,生活難以自理;大哥則是村中的分散五保戶,獨自居住在池河鎮,腿腳不便。面對這樣的家庭重擔,李寸明沒有退縮,而是毅然選擇守護。
自2011年母親確診多種疾病后,李寸明便決定回家專職照顧母親。他將二哥接來同住,每天負責給母親和二哥穿衣、做飯、清理個人衛生,事無巨細,從不怠慢。母親年事已高,每年需住院兩次,每次半月之久,全程都由李寸明獨自陪護。盡管忙碌,他仍心系遠在池河的大哥,每半月必前往探視,送去生活用品和食物,風雨無阻。
除了照顧至親,李寸明還主動流轉8畝閑置土地,種植玉米、油菜,發展農業產業,以此自力更生、維持家計。他不愿單靠政策補助,堅持以勤勞的雙手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這種自強不息、孝老愛親的品格,使他成為鄉鄰交口稱贊的“勤孝興家”典范。
更難得的是,李寸明始終秉持“家和萬事興”的信念,以樂觀和堅韌感染著全家人。盡管生活清貧,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親與哥哥們臉上常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家庭氛圍溫馨和睦。
李寸明一家也篤信“遠親不如近鄰”,與鄰里關系融洽。他常常伸出援手,幫鄰居照顧孩子、聯系醫生,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善意。他的真誠和善良,悄然影響著周圍更多的人。
十余年如一日,李寸明把孝心融入柴米油鹽,將溫暖化進日常煙火,以不屈的脊梁為三代人撐起一片天,用真情守護家庭。
(稿件由石泉縣委文明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