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聶艷秋
在白河縣城關鎮深化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中,一股溫暖而堅韌的“她力量”正蓬勃生長——她們是活躍在社區街巷、田間地頭的“愛心媽媽”,將關懷與智慧的種子播撒于孩子們的心田。
日前,在清風社區,一堂名為“解密青春期密碼”的“愛心媽媽流動課堂”正在開講。來自縣婦幼保健院的“愛心媽媽”通過動畫、漫畫,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青春期身體變化。通俗易懂的語言、真實的案例,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10歲女童小玲的奶奶感慨道:“孩子爸媽出門打工,我們老兩口在家照顧她。以前總覺得孩子還小,也不知道咋跟孩子講這些。還是專業老師講得好,聽著親切,學著管用!”
這場活動正是該鎮“愛心媽媽流動課堂”的生動實踐。42名“愛心媽媽”化身孩子的“成長引路人”,圍繞心理健康、安全防護、學業輔導,通過一場情景劇、一次互動小游戲、一個貼近生活的案例分析,將安全教育、青春期心理知識轉化為孩子們可感可用的“成長鎧甲”。這樣的講堂在16個村(社區)流動開展18場,惠及兒童及家長超過1100余人次。
8月8日一大早,“愛心媽媽跳蚤市場”圍滿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書香陪伴”“手工益智”“物物交換”“快樂童心”“公益服務”“文化傳承”六個特色攤位依次排開。在這里,孩子們學著擺攤,交流心得,將所得收入一部分捐贈給困境同伴,一部分換取學習用品。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更在“小手拉小手”的互動中,點亮互助的希望,讓“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風悄然生長。
為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得到錘煉,“愛心媽媽”設計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一日生存挑戰”。29名孩子在“愛心媽媽”的陪伴下,通過兜售鮮花、玩具賺取“第一桶金”,當孩子們精打細算地規劃著有限的采購資金,小小的肩頭真切感受到“規劃”與“擔當”的力量。“愛心媽媽”恪守“放手式陪伴”的原則,只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挫折中學會堅持,在成功的喜悅里建立自信。
“‘愛心媽媽’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長久的陪伴;不是簡單的幫扶,而是用心澆灌的希望。每一天的問候,每一次的傾聽,每一份小小的禮物,都可以化作涓涓細流,慢慢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城關鎮“愛心媽媽”活動負責人說。當李媽媽將嶄新的籃球送到小杰手中時,小杰眼中閃爍的驚喜,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謝謝李媽媽!以后放學就能和朋友們一起打球了。”小杰說。小小籃球不僅承載著運動的樂趣,更是一個孩子被關注、被珍視的溫暖行動。
從流動課堂的潤物無聲到跳蚤集市的愛心流轉,再到生存挑戰的實踐礪心,該鎮正以“愛心媽媽+”為針,以精準需求為主線,聚焦留守、困境兒童實際需求,為兒童和“愛心媽媽”鏈接資源,與結對兒童常態化提供“一對一”暖心關愛,推進關愛服務常態化,實現從基礎關愛延伸至“生活賦能、心理療愈、社會融入”三維支撐,織密基層治理的溫情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