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伍昆山 張兵
日前,在漢陰縣澗池鎮軍壩村,一場特殊的“考試”正在進行。1名市人大代表和5名縣、鎮人大代表依次走上講臺,面對臺下熟悉的選民,匯報當選以來的工作情況,接受選民的“考評”。這是漢陰縣人大常委會推動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回選區向選民述職全覆蓋的生動縮影。
“我今年重點關注村里的產業發展,協助引進了特色蠶桑種植項目,目前已初見成效,預計能幫助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人大代表文炬生在述職時認真地說,隨后還坦誠列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及下一步計劃。臺下選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點頭,有的還在筆記本上記錄。這樣的場景,在漢陰縣各選區頻繁上演。
今年,漢陰縣人大常委會統籌安排63名縣人大代表向原選舉單位及原選區開展述職。據了解,此次代表述職突破傳統模式,明確縣直部門的縣人大代表必須返回選區向選民述職,“一府一委兩院”中的縣級領導代表及縣委一名縣級領導代表,均需到選區選民會議述職。
在雙乳鎮,人大主席團組織轄區縣、鎮人大代表開展“雙崗”講述活動。代表們圍繞鎮里的人居環境整治、小型農業水利設施修復、道路提升改造等工作,向選民亮出履職“成績單”。選民則根據代表日常履職及現場講述情況,客觀公正地填寫測評表。“以前覺得人大代表離我們有點遠,現在他們經常回來匯報工作,有問題也能及時反映,感覺民主就在身邊。”雙乳鎮一位選民感慨道。
代表回選區不僅是匯報工作,更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代小琴是有著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市、縣兩級人大代表。在一次回選區述職后,她收到選民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諸多建議。此后,她多次穿梭于轄區老舊小區,與居民圍坐交流,詳細記錄每一個問題,并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最終,推動漢陰縣于去年10月啟動2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改造面積達18728.83平方米,惠及668戶居民。
漢陰縣還通過搭建履職平臺,為代表回選區述職提供支撐。目前,漢陰縣已按標準規范化建成縣、鎮、村(社區)三級代表聯絡站117個,886名各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進站。線上代表聯絡站同步建立,群眾可隨時反映問題,打破了時空限制。同時,漢陰縣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讓群眾參與項目提議,由代表表決并監督實施。在今年2月召開的漢陰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代表票決確定了2025年十二件民生實事,這些實事均是代表回選區時廣泛收集民意,經篩選、討論后得出的,真正實現了民生實事由政府“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變。
為確保代表回選區工作取得實效,漢陰縣人大常委會建立代表建議辦理“三訪三評一公開”機制:明確承辦單位和時限,組織代表視察調研,對辦理不力的單位約談督促,辦理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2023年經代表票決的充電站建設項目,在代表持續跟蹤監督下,如今已構建起以城區全面覆蓋及景區、城鄉接合部、物流場站等多場景依次建設的充電網絡體系,有效滿足了市民新能源車輛出行充電需求。
漢陰縣推動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回選區向選民述職全覆蓋,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踐行。這一舉措強化了選民對人大代表的監督機制,促進代表依法履職盡責。代表在與選民的密切聯系中,更好地了解群眾需求,將人民意愿轉化為實際行動,為漢陰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起堅實的人大力量。